在6/23日嬌生舉辦的線上亞太專業領袖高峰會中,特別請到了鄭惠川醫師來分享第一線的驗光人員在疫情時期如何在展現自身專業價值的同時,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而鄭醫師亦對於疫情期間逐漸趨高的用眼問題:數位眼疲勞(Digital eye strain)做出詳細的介紹,希望能藉此讓驗光人員理解相關的病理成因,並能將相關資訊分享給有相關困擾的民眾。
安心專業不打烊:驗光場所疫情因應原則
驗光人員經常需要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在驗配眼鏡、隱形眼鏡的過程與使用裂隙燈等檢查設備時有接觸到消費者的可能,讓驗光人員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對於驗光人員的安全防護十分重視的鄭醫師,特別就行政、環境與個人三個面向加以建議,讓在一線服務的驗光人員能夠在疫情期間持續提供安心且專業的協助。
行政:為了有效限制場所的就診人數,建議業務可以採用網路或電話預約。且在驗光所入口採用實聯制掃描,落實每位進出人員都有量體溫與手部消毒。
環境:驗光場所保持通風良好,檢驗器材如裂隙燈安裝防護罩,設備經常進行消毒。每位患者試戴過的鏡框或鏡片應妥善區隔,並確實進行清潔或消毒。
個人:現場工作人員可以佩戴醫療口罩、護目鏡或面罩,避免飛沫或體液傳染的可能。每次與患者接觸後須確實使用酒精,或用肥皂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更重要的是身為一線醫事人員的驗光人員要確實接種疫苗,落實防疫措施,才能齊心抗疫,創造出專業安心的驗光環境。
此外關於隱形眼鏡的使用,鄭醫師提及許多醫學期刊中都有註明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隱形眼鏡配戴者比眼鏡的配戴者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且框架眼鏡不被認為具有足夠的護眼功能。眼睛不是冠狀病毒感染呼吸道的首選進入途徑,新冠肺炎透過淚液傳播的風險是很低的。因此不論是眼鏡或是隱形眼鏡的配戴者,少觸摸眼、口、鼻,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身衛生習慣,才是正確的防疫重點。
過度使用數位設備?小心數位眼疲勞找上門
其實早在疫情開始之前,我們就已經十分依賴數位設備。鄭醫生特別提醒,如果身體出現眼睛疲勞、頸肩背部疼痛、頭痛、視力模糊、乾眼症等等狀況,那麼就很有可能已經罹患數位眼疲勞。
疫情期間,無論大人或孩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都大幅增加,數位眼疲勞成為常見的用眼問題。
美國驗光協會將數位眼疲勞定義為「與使用電腦的近視力活動相關的眼睛和視力複雜性問題」。它包含了一系列感到不舒服的眼部和肌肉骨骼症狀,也經常被稱做電腦眼疲勞(Computer Eye Strain)或電腦視覺症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電腦工作者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有相關症狀,其中又以40歲以上的人影響最大。隨著疫情發展數位設備使用的時間與頻率有增無減,因過度使用數位產品導致的「數位眼疲勞」儼然成為近期值得關注的用眼問題,不可不慎。
不良使用習慣肇禍?數位眼疲勞病因解析
了解數位眼疲勞的症狀後,鄭醫師更進一步為我們列舉出數位眼疲勞的病因,讓我們能夠更深入了解不良的數位設備使用習慣與症狀之間的連帶關係,也讓驗光夥伴們能幫助民眾解決用眼的問題。
1.眨眼率下降與不完全眨眼的比例增加:我們的瞼板腺在眼瞼內,要靠眨眼時眼輪眨肌的收縮才能讓瞼板腺液被擠出,分泌出油脂保濕眼球。當長時間使用數位設備時,會導致眨眼率下降與不完全眨眼的比例增加,會讓眼睛容易感到乾澀。
2.不穩定的淚膜:因為休息不足或是過度使用眼睛,會讓淚膜的分泌失常,無法保護眼表,進而造成眼睛不適。
3. 光線不足:在使用數位設備時要注意是否有光線不足的問題,不充足的光線容易有用眼疲勞的問題。
4.數位螢幕上的眩光:數位螢幕上的眩光太強,也會讓視覺有不舒適的感受。
5.使用數位設備時不適當的觀看距離,或矯正不足的屈光不正。
6.使用數位設備時的不良坐姿。
7.使用者未矯正的視力問題。
8.使用者過度暴露在藍光下。
下一篇將帶來更多鄭醫師分享,關於驗光人員可以如何解決民眾數位眼疲勞的方法
2021305 202107
關於【2021嬌生亞太專業領袖高峰會】
這是一場由嬌生公司於6/23舉辦的線上專業領袖對談。內容包含嬌生對疫情下亞太市場的觀察,解鎖專業隱形眼鏡的市場機會點,也特別邀請台灣產業領袖參與對談。並由台北馬偕的鄭惠川醫師發表專業課題「創造疫情中專業價值:從數位眼疲勞到驗配的旅程」,相關內容重點將持續於《當代》粉絲頁和八月雜誌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