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析】BCLA ASIA MUSIT系列講座:了解散光跟隱形眼鏡調整的影響

資料來源: BCLA Asia 2022 in Taipei in conjunction with MUSIT

文字整理:編輯部(特別感謝中山視光系陳佳琪教授協助校閱本文內容)

 

身為視光人員,我們有時輕忽了矯正散光的必要性,或是為了業務上的方便,會使用更高的等價球面度數來掩蓋散光,卻沒有考慮到給患者帶來的諸多不便。新加坡的視光產業與台灣非常類似,在有限的地理條件裡擠滿了800多家眼鏡店。極度競爭的環境下如何脫穎而出?不二法門便是提升自己的專業,而散光隱形眼鏡的驗配更是視光人員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以等價球面矯正散光不再適當

視光人員都學過散光與等價球面度數的換算,然而為何以球面矯正散光的方式,在現今已不被推行?原因就在數位時代的到來,3C產品用量與日俱增,年輕族群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平板上,數位使用成為無可避免的潮流。倘若依舊利用球面度數來抵銷散光,而未真正矯正散光度數,就無法帶給消費者更良好的視力品質,反而加劇數位眼疲勞的症狀。

 

散光分為角膜散光與晶體散光,用以矯正散光的隱形眼鏡,包括日拋、月拋、訂製軟式隱形眼鏡,及球面、非球面、雙散光(Bi-Toric)硬式隱形眼鏡。面對不規則角膜,則需使用較為特殊的工具,例如Rose K、鞏膜鏡片等。在角膜移植術後、雷射手術後產生的不規則角膜散光,藉由這種客製化的特殊鏡片,讓角膜表面與鏡片間形成一層淚液,使光線折射到視網膜上,達到較為清晰的視力。絕大部分的民眾並不知道驗光人員可以做到這樣的專業處置,也不清楚這種客製化的鏡片足以改變他們的視力、生活品質與人生。

 

隱形眼鏡的選擇策略

軟式隱形眼鏡

幫患者驗配軟式隱形眼鏡時,角膜地形圖能幫助判讀散光的度數與模式,尤其可見虹膜直徑(HVID)非常重要。如果常規的軟式隱形眼鏡不盡理想,就必須使用訂製軟性隱形眼鏡。使用垂直稜鏡型(Prism Ballast)的鏡片矯正散光,要留意患者有無角膜新生血管、結膜炎和結膜濾泡的問題。除驗配之外,患者的衛生觀念也需要教育,許多配戴者並不知道隱形眼鏡需要停戴,甚至戴著過夜,然而這卻是視光人員容易遺漏的層面。

 

硬式隱形眼鏡

硬式隱形眼鏡因為異物感重,而較難被大眾接受,驗配上也較為繁複。其實硬式隱形眼鏡是視光同仁們被低估的好朋友,它的傳氧率(DK/T)最佳,對眼睛健康相對最好。硬式隱形眼鏡的驗配可以運用角膜地形圖的軟體調整,或是藉由廠商顧問的協助,訂製出最適合患者的隱形眼鏡。

 

至於何時該使用哪一種隱形眼鏡?可以參考以下準則:

  • 散光度數小於150度:使用球面鏡片
  • 角膜散光高於150度:使用散光鏡片
  • 有剩餘的晶體散光:則用內弧度散光(Back Toric)或雙散光(Bi-Toric)設計鏡片

 

以下列幾個案例說明:

案例一

-2.00/-1.50Ax180

角膜散光-1.25D

ü   選球面硬性隱形眼鏡最為合適。

案例二

-2.00/-3.00Ax180雙眼

角膜散光-3.00D

ü   選擇散光硬式隱形眼鏡為佳,但尚需以角膜地形圖或是螢光染色做配適評估。

案例三

-2.00/-4.00Ax180雙眼

角膜散光-2.00D(即還有-2.00D的晶體散光)

ü   選雙散光(Bi-Toric)硬式隱形眼鏡最為合適。

 

以教育性諮詢了解患者的需求

事實上在驗光流程中,技術性檢查的時間非常短,真正花時間的是與患者的溝通。運用細微的問題,抽絲剝繭找出乾眼、頭痛、眩光等症狀的原因,再給予患者量身訂製的服務。問題與資訊的溝通,可以幫助診斷的準確;有了準確的診斷,才能確立治療的方向。這個過程不僅僅是一種銷售,亦是牽涉到醫學領域。將最好的產品帶給消費者,並且叮囑務必回診,這樣的溝通包含教育病患一個觀念:付費不僅僅是購買眼鏡,還有專業的評估與定期追蹤服務。

 

散光隱形眼鏡是極具深度的專業工具,我們可以用富有創造力的方式,運用不同的隱形眼鏡作搭配,優化患者的視力,讓他們不需要依賴眼鏡,進而提升生活質量。這是視光人員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視光專業價值所在。

 

 

【講者簡介】湯偉健 驗光師

新加坡Eyesight.sg, VISION-FIRST 診所負責人、新加坡視光學協會(SOA) 理事長、新加坡衛生部、國家近視預防計畫、健康促進委員會臨床視光諮詢小組成員。

分享給朋友